在大型臭氧發生器的生產過程中,存在“重量輕質”的現象。臭氧發生器是一種先進的雙核臭氧消毒設備,可有效殺菌,提高食品、藥品和化妝品的安全性和質量。特別是大型臭氧發生器,在保證食品安全和延長食品保質期方面。
許多企業在生產大型臭氧發生器方面獲得了可觀的利潤,并在這一領域進行了投資,導致臭氧發生器的產量迅速增加。但很多企業缺乏核心技術,導致臭氧發生器性能不穩定,消毒效果不理想。
專門開發殺菌設備的技術人員表示,為了推動大型工頻臭氧發生器的發展,必須盡快解決以下四個問題。
1.放電材料壽命短。在工頻臭氧發生器中,玻璃管作為放電介質,玻璃管內部的石墨涂層作為高壓電極。當石墨涂層在放電過程中被加熱時,很容易導致結合強度降低,進而脫落。玻璃介質管的擊穿電壓約為16kV。臭氧發生器安裝后,工作在13kV左右的高壓條件下,13kV的電壓接近其擊穿電壓,導致玻璃介質管容易擊穿。在這種環境下工作,涂石墨的玻璃介質管工作兩個月后會出現玻璃管爆裂、高壓擊穿、石墨脫落等問題,需要經常拆卸更換。直接后果是臭氧發生器維護工作量大,生產效率降低。
2.臭氧濃度低。使用空氣作為臭氧的來源,大型工頻臭氧發生器產生的臭氧濃度較低,一般為8mg/h-12mg/h,不能滿足某些應用領域的實際需要。
以氧氣為氣源,臭氧濃度僅在15mg/h~25mg/h之間,而且由于玻璃介質管涂有石墨,在使用氧源時容易著火。工頻臭氧發生器工作時發熱量較大。為了冷卻玻璃介質管,降低臭氧出口溫度,氣體流量一般在50立方米/小時至140立方米/小時之間,是國外同類產品的3-4倍,會大大增加空壓機的能耗。 3.使用工頻設備放電,存在臭氧產生效率低、成本高的問題。家用工頻臭氧發生器的放電頻率為50Hz,主要靠提高電壓來增加臭氧輸出。在臭氧產生過程中,大部分電能轉化為熱能。每公斤臭氧的耗電量一般在20kW以上,很多運行工頻臭氧發生器產生的每公斤臭氧的功率在25kW到29kW之間,會增加企業的運行成本,降低企業的競爭力。
4.設備體積太大。玻璃介電材料在擊穿強度、介電常數、介電損耗等方面有局限性。導致臭氧產量和臭氧濃度的有限增加。同時,我國缺乏臭氧專用大功率高壓變壓器的研發,限制了大型臭氧發生器的產量。由于臭氧產生效率低,工頻臭氧發生器的體積相對較大。
臭氧設備領域的權威人士認為,要解決大型工業臭氧發生器存在的問題,應從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:一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,積極采用新技術。第二,采用新材料、新設備。第三,節能降耗,降低設備制造成本,讓企業有合理的利潤維持運營。